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革新和新經濟的崛起,企業和社會對靈活用工的接受度逐步提高,根據《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(2022)》數據分析, 2021年中國企業整體采用靈活用工比例為61.14%,同比2020年上升了5.46個百分點。
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,我國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規模已經達到2億人,一方面勞動者選擇自由、寬松、機動的靈活就業,另一方面企業出于“降低用工成本、突破編制限制、規避風險”等目的采用靈活用工,這樣體量的人群規模極大促進了多種用工的發展,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。
同時我們也要看到,靈活用工發展過程中,靈活就業者的社保權益如工傷、醫療問題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。
那么,靈活用工如何破局解決參保問題呢?
從政策層面看:
“十四五”規劃以及多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放松靈活就業者參加職工養老、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。
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,將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,開展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。
同時最高法工作報告也提到,完善處理新就業形態糾紛司法政策,依法治理欠薪問題,加強勞動權益保障。
從地方執行層面看:
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廣東、安徽、四川等地已經積極行動,陸續就相關問題推出政策方案,從公平就業、工資支付、休息休假、勞動安全衛生、社會保險、職業傷害保障等多個方面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。
從長期發展來看:
在放開養老、醫療參保限制的前提下,應逐步放開對靈活就業人員參與失業、工傷、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的限制,完善社保的銜接轉續、異地結算等制度。
各地靈活就業參保政策
各地不斷補齊勞動者權益保障短板,截止2022年3月,廣東、江蘇、浙江等地已發布政策,?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養老、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,逐步破除社保繳納戶籍門檻。